战“疫”行动 教发在线--第九十三期
2020年7月15日
一
线上课程简介
(一)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及应用》
(二)课程性质:理论
(三)考核方式:考试
(四)开课年级:中医学专业2019级
二
教师团队简介
朱蕾蕾,长春中医药大学医药信息学院中医药信息教研室教师,主讲《大学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曾多次获得校级、省级教师基本功大赛、信息化教学奖、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发表省级论文10余篇、核心论文5篇、参与省级课题10余项、国家级课题2项。现为长春理工大学网络信息安全方向在读博士。
三
线上资源平台
开学上课前期《大学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组召开多次“线上教学讨论会”,研究如何开展线上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此我们提出每位授课教师在3.2日前需完成平台“试课”这个方案,并要求每位授课教师提前建立班级联系群。试课时每个教学班级拟设10-20分钟试课,包括平台的测试、网络的测试等。经过测试,我个人选取如下平台进行网上授课。
采用腾讯会议+网络教学平台+微信群+学习通多平台联合方式。
授课主要平台准备:之所以选择腾讯会议,是考虑有些同学没有购买电脑,且手机登录方便,而腾讯会议可以采用小程序直接登录方式,从而避免安装问题。另外,在选用该平台之前,经过测试,小程序登录会议可能会产生频闪的问题,因此强调学生若手机容量和性能可以,均采用安装app方式进行登录,有电脑的尽量登录电脑端。通过前期的试课和在线沟通,学生们普遍反映该平台直播授课效果较好。
图1 腾讯会议小程序二维码
授课辅助平台准备:为了避免网络授课时学生困倦的问题,准备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辅助实施课中讨论、资源浏览、录课播放及课后作业上传的任务。学生需认真完成平台发布的相关内容,从而及时获得平时成绩的每节课子成绩。
图2 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图示
授课交流平台准备:由于微信的实时性优于qq,因此采用建立班级群的形式,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及发布课程通知。并指派班级干部协助管理班级群的各项事务。
图3 中医2班课程班级群二维码
授课前期平台辅助:采用学习通按课时课节,按时进行上课签到,并将签到结果及时发布至群中,以鞭策学生及时入课。
图4 学习通课前学生签到截图
四
线上教学情况
本门课程依靠“腾讯会议”线上直播和学习通软件,“腾讯会议”是主要直播形式,通过共享屏幕进行视频转播、PPT 讲授、会议讨论与提问,同时运用学习通软件及微信群进行课后答疑。现将近六周的线上教学分享如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本人始终遵循着腾讯会议直播为主,其他平台辅助的形式。每次上课前一天均会在群里提醒次日上课时间、签到时间及会议码并对前一次课的签到作业情况予以简单总结。如图5、图6所示。通过提醒,前两次课个别迟到的现象以得到解决。
图5 微信签到提醒
图6 学习通签到统计
上课时,首先总结之前课程内容,并在第一次课时开启教师摄像头,方便大家认识老师,从而更好的融入课堂。为了防止上课时的意外发生。每次课均在课前上传播课内容。如下图7。
图7 网络教学平台播客上传截图
为防止学生在观看课程时间过长产生溜号的情况,结合本学期ppt操作内容,设计了ppt中随机点名的课件内容,随机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如图8,通过该方法,听课效果明显提高,并能及时了解学习办公软件的作用,刺激其学习积极性。
图8 随机点名ppt截图
上课时,通过腾讯会议共享屏幕的形式进行授课,同时在讲到关键点时采用ppt直接笔记添加或画图演示的方式方便学生理解。讲授中留给学生自我消化的时间,并利用该时间进行腾讯会议讨论及微信群答疑。如遇困难问题,则在课间或课程结束的半小时内统一解答或继续统一讲解。
在近六周的课程中,我个人认为3月26日(第三周)的课程比较具有代表性,该讲主要授课内容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第六章计算机网络中的ip地址及域名。该内容相对较难且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课程中我结合画图白板及逐步推导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的ip划分记忆转变为理解和计算型的记忆,并在课后及时汇总学生问题,进行了第二次会议讲解。之后在讲解域名、dns、ip地址之间关系时,通过dos界面让学生跟着同步ping接百度,并观察反馈结果,了解域名及ip的关系,并结合所学内容设置了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及课后作业。从学生反馈来看,该方法极大刺激了学生学习热情。综合运用的情况如下图9。
图9 第三周课堂综合教学方法运用截图
课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讨论统计和批改,刺激了学生直观的看到个人学习情况。如图10、图11。
图10 网络教学平台课上讨论截图
图11 网络教学平台课下作业预留截图
五
线上教学反思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新的形势带来新的挑战,新的挑战也是新的契机。在线直播授课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长远重大的课题,对我们设计每节课都是一项挑战,通过一个多月的线上教学经历,让我们更多的思考在未来恢复实体课堂教学后融入线上学习方式的可能性,在线上教学期间我们也将继续探索课程内容与教育技术、网络科技的有机结合,以期以合适的有意义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完成每一堂在线课程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