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内外科疾病康复学》
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
课程负责人:张昊旻
授课对象: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开课单位:康复医学院
二、课程思政改革举措
1.理论授课
1.1爱国主义教育
主要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在讲授发展简史及内外科疾病康复学发展壮大过程中,体现国家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红利。通过前后对比,体现近几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给医学事业带来的发展和成就。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民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得到康复治疗和医疗保障。
1.2增强社会责任
授课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在“康复诊断”“康复评定”等方面,均渗透我们目前所学是一代一代“康复人”不断探索和总结的结果。正像前人总结的那样:康复事业的发展靠你们、靠我们,但是终将要靠年轻人承担。使同学们尽早的认识到自己不应是“温室里的花朵”,而应该成为“社会的栋梁”。
1.3认同职业特色
讲授内外科疾病康复的“康复治疗”——作业治疗时,加入茶道、国画、书法、古筝、围棋、象棋等传统活动方式作为导引,在教学过程和治疗过程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医学古籍和历史记录中,引经据典,体现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同学们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提升爱岗敬业的思想。
1.4 提升个人素质
在授课过程中,渗透诚信、友善的教育。例如在点名签到过程中,不断要求同学们树立守时、守约的诚信意识。讲授内外科疾病的心理康复时,学会真正体谅患者及家属,能换位思考。以问题为向导,在器官移植康复授课时,询问大家通过学习,是否会接受器官捐献?如果您的家人或朋友有器官捐献的愿望,您是否会阻止?从而引发同学们的思考,提高捐献率,造福社会。
2.实训教学
2.1爱国主义教育
在实训教学中,介绍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给医疗康复事业带来的改变。例如在高血压“健康教育”方面,血压计的种类、样式、便携度及血压监测的推广、民众认识的提高等,均得力于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生活的稳定。对比阿富汗、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的战火,使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国家荣辱与人民生活是分不开的。
2.2增强社会责任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理解康复治疗师的重要性,他是与患者接触最为紧密、接触时间最长的医务工作者,所以要对患者真正的负责任,要有敬业之心,关爱之心。先做人,再行医。
2.3认同职业特色
在介绍疾病康复的过程中,体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增强中医康复方面优势和特色的讲授和介绍。实训课程中,让学生观摩临床康复工作者的操作和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体会如何才能敬业、诚信、友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2.4 提升个人素质
在实训操作过程中,不仅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同时我们指出了这种错误对病人“功能结局”将造成的后果。某些后果是严重的、致命的。从而提升了学生对职业的尊重,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增强了自身责任感。
三、课程思政改革特色
1.课程组以国家荣誉——社会责任——职业特色——个人素质为主线和思路,设计思政示范课内容。分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社会责任、认同职业特色、提升个人素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2.课程组结合内外科疾病康复学的教学特点及教学特色,按照教材“康复评定”“康复诊断”“康复治疗”“功能结局”和“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寻找切入点,教育但不生硬,达到“不见风吹而叶动、不觉天寒而水冰”的目的。
3.课程组重视个人素质的提升。签到点名中强调守约诚信,模仿操作中体现换位思考,错误操作中指出后果结局。在不经意间增强同学们的个人素质及敬畏心理,以求日后更好的为患服务。
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点
1.提出了国家、社会、职业、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内外科疾病康复学教学中从以上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2.结合内外科疾病康复学教学特点提出了按照教学内容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五、课程思政改革效果
1.通过授课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得到提高,大家均认同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给人民带来了幸福。
2.增强了社会责任和服务意识。同学们普遍认识到医学的特殊性和服务性。在课堂教学和实训操作中,表现出了社会责任感和替患者着想的服务意识。
3.提升了个人素质,通过教育同学们严格约束自己,上课出勤率得到保障。大家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劲头也显著改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提升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