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提高实习工作质量,现制订本办法,请结合本单位情况,做好本科生实习工作。
一、实习类型、时间、方法
本科生实习包括课间见习、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
(一)课间见习
课间见习是指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要目的的初步操作实践。课间见习时间一般不固定,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际需要,经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批准,合理安排见习内容及时间。
(二)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之后,进行的与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的、相对集中的实践教学。教学实习主要面向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安排在第六学期期末,实习时间约为7周。教学实习一般采取门诊与疗区交替实习的方式进行,实习主要科室为中医内科、西医内科或专业相关科室,不需全科轮转。
(三)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指以培养职业需求为目的,在毕业前集中进行具有岗位培训性质的专业实习。全校各专业本科生都必须参加毕业实习。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九、十学期(护理学专业为第七、八学期),非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
毕业实习一般分为岗前培训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1.岗前培训阶段。实习正式开始前,由各学院须制定毕业实习岗前培训计划,自行组织安排学生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实习的意义及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过程,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
(2)规章制度学习。组织学生学习校、院两级实习管理相关文件,让学生深刻理解实习的目的、要求、内容及考核办法等。
(3)安全教育。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实践技能培训。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指导及考核,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毕业实习阶段。学生通过岗前培训后,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一般在医院各医疗及医技科室进行全科轮转。提倡毕业实习在两家医院轮换进行,以拓宽学生视野。非医学类专业一般到专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综合实习。
二、实习管理
实习工作管理实行校、院、实习基地三级管理体制,即学校教务处、各学院、实习基地三方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共同对实习工作进行管理。
(一)学校教务处职责
1.负责全校本科生实习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监督、检查各学院实习工作完成情况。
2.负责制定全校本科生实习工作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3.负责校级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包括实习基地的建立与撤销、组织专家到实习基地讲学、召开实习基地工作会议等。
4.指导各学院统筹使用全校实习资源,共享实习基地,确保实习资源合理利用。
(二)各学院职责
1.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及学校总体要求,制定专业实习大纲、《毕业实习考核手册》、《教学实习考核表》,以及实习工作具体办法及措施等,并适时修订。
2.制定本单位实习计划,组织岗前培训,负责实习生分配、实习生接送以及毕业实习中期轮换基地等相关事宜。
3.建立实习工作监管机制,负责实习生教育及日常管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实习纪律检查、实习生考勤、实习生请假等。
4.负责留存实习计划、岗前培训方案、《毕业实习考核手册》、《教学实习考核表》、实习工作总结、实习检查记录等实习日常管理材料,留存期3年,必要时移交档案馆存档。
(三)实习基地职责
1.负责对实习生进行到岗教育,包括讲解相关规章制度、对学生实习的各项要求和必要的安全教育等。
2.按照学校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实习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按时完成学校交派的实习教学任务。
3.协助各学院负责实习生日常管理,包括实习纪律检查、实习生考勤、实习生请假等,发现问题及时与各学院相关人员沟通。
4.按照学校要求,在学生实习期间,对其进行必要的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学生实习结束,对其思想政治、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作风纪律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三、实习考核
1.课间见习一般不需对学生考核,如需考核,由任课教师按教学需要制定考核办法并负责给定成绩。
2.教学实习考核内容由各学院负责设计,考核过程由实习基地负责。教学实习考核采取平时表现与业务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表现包括思想品德、实习态度、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精神等;业务考核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完成实习任务情况等。
3.毕业实习考核内容由各学院根据实习大纲自行设计。制定《毕业实习考核手册》,考核过程由实习基地负责,如组织出科(室)考试、出科(室)鉴定、综合鉴定等。
四、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