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首页 > 教务新闻 > 正文
登高而望远 志道而勤技 --- 我校学习通平台实施情况侧记
2017-07-13 点击量: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超越电脑,成为最主要的上网设备。与此同时,信息化教学也走进师生当中,超星集团的学习通是一个集移动学习、知识共享、移动社交、组织管理四位一体的数字组合知识空间服务系统。依托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基于海量的资源数据平台和便捷的的移动社交平台,提供优质的资源、辅助教育、提升学习者素质的移动教学平台。   

一、以平台建设为基础,积极开展学习通培训   

今年初学校引进学习通系统,教务处详细制定学习通培训方案。   

1、以教研室主任为抓手,组织系统培训   

教务处于2017年4月13日上午,在研发报告厅举办了由全校各教研室负责人及部分教师参加的网络教学平台及学习通应用培训会。张文风副处长出席并讲话。她强调:教育部和吉林省近年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网络教学,我们学校积极鼓励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改革,还将进行评比并予以政策支持。以此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改革。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尽快将学习通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会上,超星集团产品经理李阳阳针对泛雅平台的功能及使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李阳阳结合手机移动端“超星学习通”详细为老师介绍如何利用手机进行移动教学。   

我校药学院刘佳老师分享了使用学习通过程中的教学心得,引起在场教师的广泛相应和互动。   

百余位老师参加了此次培训,现场进行了学习通手机客户端的注册和体验,并就疑难问题与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互动。   

2、走进各教学单位,培训相关教师   

4月26日,教务处深入管理学院,进行学习通培训,参会50人;   

4月28日,教务处深入临床学院,进行学习通培训,参会60人;   

5月12日,教务处深入护理学院、针推学院、计算机教研室,参会40人。   

3、借助教育厅培训会议,助推学习通应用   

教务处借助省教育厅在我校举办吉林省高校教师在线课程开放建设与提升培训会的机会,提升我校教师学习通应用能力。   

5月19日,由吉林省教育厅主办,我校及超星集团协办的吉林省高校教师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会在我校四象城剧场召开。来自全省51所高校800余名教师参加会议。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宋辉、我校副校长邱智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邱智东详细介绍了我校在线课程建设情况及学校对在线课程建设的相关支持政策,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宋辉在讲话中强调,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教育厅将在多方面推动全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   

期间,来自部分高校及超星集团超星集团的8位专家介绍了自己在线课程建设及教学过程中应用体会,分享了教学心得,受到与会教师欢迎。教育厅领导与部分校长、教务处长及专家就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座谈。   

二、以实际应用为目标,推动教学改革:   

1.推动教学理念转变   

作为教师,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由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转变,并不断地进行反思,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由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学过程由“ 主动教 ”转变为“ 主动学”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差异、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学生自我学习的认同感,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推动教学模式转变   

利用学习通,实现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改变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学习者比课堂更易集中注意力。一个人自主选择学习,也可对不懂的地方多听几遍或者放慢,也可跳过比较容易的部分,讲授者利用微课、慕课教学,比实际教学更注重内涵。教师看问题的视角、批判思维,以及整体设计都可以通过慕课展现出来。优质资源可以不受区域限制进行共享,促进全面学习、终身学习。   

3.推动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完善   

利用学习通系统,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常见的形式包括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讨论、教师与小组学生对话、作业与小测验、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等。这些评价形式都是为了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知识掌握状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截止目前我校教师使用学习通的课程35门,66位教师在使用学习通进行教学活动。学校要求,从下学期开始,所有任课教师全部使用学习通及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同时鼓励教师参与“长中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学校将对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博硕路1035号

邮编:130117

Copyright © 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